惠州是有很多美景
發糕:
發糕是有特殊用途的食品,雖然在惠州十分風行,但在市面上一般是見不到的。因為制作過程總往往混入花紅粉,而且每次總是蒸很大的一個,又被稱作大紅發糕,取其色彩喜氣、名字吉利,是一種討口彩的喜慶食品,普遍用于人生各種喜事的禮儀當中,婚嫁、壽誕、生子都少不了發糕助興。制作發糕一般使用純粘米,加糖、發粉或糕種,蒸發糕的籠屜特別巨大,蒸好的糕點發得越大主人家就越高興。儀式中,主人將大發糕切成小塊,或作為賀客的回禮,或分發街坊四鄰,讓大家都可以分享到歡樂和福氣。
狗肉煲:
我國東南大部分地區都喜歡吃狗肉,也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烹制方法,而惠州人最喜歡狗肉煲。狗肉用香料、味料爆透,加入湯味以及廣東老陳皮、老姜,再用瓦煲慢火久煲。俗話說:“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煲狗肉時陣陣香味撲鼻,令人垂涎欲滴。
斂糕:
斂糕,惠州話讀作“斂!,是一種在傳統風俗禮儀中的專用食品;葜蒿L俗,喜事要蒸紅斂糕,喪事蒸白斂糕;出生滿月,外婆要蒸紅斂祝賀;新婚回門,外家要蒸紅斂糕作為回禮。此外年節的“觀音做會”,也要蒸斂糕。斂糕一般用四分糯米,六分粘米,混合后用水調勻,加上糕種,而后制成餅狀蒸熟。紅斂糕是米粉用水調勻時另加了花紅粉,使斂糕呈紅色。
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與鹽雞、釀豆腐被稱為“惠州三件寶”,精選橫瀝土橋梅菜芯,上好五花肉,要經過煮、炸、燜、蒸等工序,原湯勾芡,肉爛味香,肥而不膩,咸中略帶甜味。據說這道菜是蘇東坡謫居惠州時,教當地廚師仿照杭州東坡肉的做法,配上當地特產梅菜創造出來的。
釀豆腐:
釀豆腐源于中原時包餃子的習慣,嶺南不產小麥,逢年過節,南遷的中原人就以釀豆腐代替餃子。
釀豆腐選用嫩滑的東江豆腐,切成長約5公分,寬約4公分,高約2.5公分的塊。把豬肉、魚肉、蝦米剁成餡,加上雞蛋、蔥、左口魚等配料攪拌均勻,在豆腐中間挖一小洞釀入肉餡,煎至金黃色,再加入上湯、配料,砂鍋中火燜熟,下老抽調色,加蔥花、左口魚末等便成。
鹽雞:
鹽雞是東江傳統菜中的一大名菜,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傳說它來源于東江惠陽鹽場用鹽儲存熟雞的習慣,當地鹽商設宴請客時,廚師也嘗試以鹽雞,最終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復雜的制作方法,F在鹽雞已經發展出多種不同的變化,但還是以傳統做法最受歡迎,它的特點是:皮脆、肉滑、骨香、味濃,上碟時,還必須注意砌回雞形。
沙糕板:
惠州風俗,小孩出生“做半月”,外婆必定要做沙糕板,分發鄰里眾親慶賀。沙糕板以三成粘米粉、七成糯米粉混合,加白糖過篩,蒸熟切成兩寸見方的塊,松軟可口,是當地兒童特別喜歡的零食,舊時賣沙糕板的小販往往習慣將蒸糕的板隔頂在頭上沿街叫賣,為古城風情一景。
春節舞龍舞獅、端午節龍舟競渡、中秋賞月。
1、春節舞龍舞獅:春節舞龍舞獅在惠州的歷史已十分悠久。自古以來,惠州人從正月初一至正月半(即正月十五),龍隊、獅班穿街過巷,天天熱鬧非凡,頗有惠州的地方特色;葜輦鹘y的舞龍、舞獅活動由民間自發組成,多為一街一龍。
2、端午節龍舟競渡:端午節,惠州民間稱之為“五月節”。賽龍舟,惠州民間稱之為“扒龍船五月節”。在惠州,流傳著一首民謠:“五月節,扒龍船,龍鼓響,大江邊”。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一至初六,惠州都舉行傳統的賽龍舟活動,歷經千年,常盛不衰。
3、中秋賞月: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惠州稱八月半;葜菝耖g過中秋節僅次于春節的一個大型歡慶節日。為了能過好中秋節,惠州民間從節羊一個月就著手節日的籌備,購買月光餅(一種用白糯米粉加白糖做成的白餅),風粟、菱角、表欖、紅柿、芋頭、柚子、花生等吃物,當然,每家必不可少的是月餅和燈籠。
首先順德人婚嫁是不收份子錢的!如果受到邀請的親戚、
2019年已過去,迎來了2020年的新歷程;叵肱f年,我的
三亞婚紗攝影拍婚紗照,有一家不錯的,品牌好,叫尊爵
廈門最適合拍婚紗的場景環島路、鼓浪嶼、廈門大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