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給父、母、行禮問安,父母同樣熱情接待并向新郎等人贈送禮物。
婚后一周內,雙方家里都舉行“其爾拉克”,彼此宴請親友。到此,整個婚禮儀式才告結束。
維吾爾族婚禮的舉行方式,由于地區的不同,舉行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城市和農村也不一樣,F在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城市里的維吾爾族婚禮增添了不少符合時代精神的內容。比如伊寧市,經常要在伊犁河大橋上鬧一鬧,游客可一定要有思想準備,機遇是給有準備之士的。
1)拉祜族:
男方去女方家求婚時,必須帶一包茶葉、兩只茶罐及兩套茶具。女方則根據男方送來的求婚茶質量的低劣,判斷男方勞動本領的高低。
2)侗族:
若姑娘不愿意父母包辦的婚姻,可以用退茶的方式退婚:她悄悄的包好一包茶葉,選擇一個適當的機會親自送到男方家中,對男方的父母說:“舅舅、舅娘,我沒有福分來服侍兩位老人家,請另找好媳婦吧!”并且把茶葉放在堂屋的桌子上,然后離開,此親事就這樣退掉了。
撒拉族:
男方要派媒人向女方家送“訂婚茶”,訂婚茶一般是2千克左右,分成兩包,另外,還要加一對耳墜以及其他禮品。
藏族:
藏族人把茶葉看做是珍貴的禮品。結婚時,主人必須熬出大量色澤紅濃的酥油菜來招待賓客,并且由新娘親自斟茶,以此象征幸福美滿、恩愛情深。
3)布朗族:
舉行婚禮的當天,男方派一對夫婦結親,女方則派一對夫婦送親。女方父母給女兒的嫁妝中有茶樹、青蓬、鐵鍋、紅布、公雞、母雞等。不管窮富,再給女兒的嫁妝中,茶樹是必不可少的。
4)白族人:
在訂婚到結婚這段時間,他們都必須以茶代禮,且在婚禮當天,新郎和新娘還要對前來鬧洞房的人都敬上三道茶,象征“一苦二甜三回味”。三道茶獻罷,人們方可鬧房。少了這一程序,便有不歡迎客人的意思。
霍氏茶業告訴廣大朋友,不止少數民族有這樣與飲茶有關的婚俗,漢族也是有的。如在上海市郊的“吃糖茶”的婚俗,就是婆婆家要在新娘過門時須先敬新娘一杯糖茶,以示對新娘的歡迎和款待。
鄂倫春族的物質生活極具特色。除食肉、衣皮外,過去的
訂婚禮俗記要 訂婚又稱“文定”,昔稱“納吉”及
去給父、母、行禮問安,父母同樣熱情接待并向新郎等人
搶親就是未婚男子將喜歡的未婚女子搶到自己家結婚成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