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裝:
畬族婦女的傳統服飾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衣尚青、藍色,多著自織的苧麻布,衣右襟和袖口鑲花邊,色彩斑斕絢麗。服裝款式有福鼎式、霞浦式、福安式、羅連式和麗水式之分。
福鼎式通常稱福寧東路裝,上衣分大領和小領。多用水紅、水綠做底色,加繡花紋。霞浦式又稱福寧西路裝,流行于霞浦縣西、南、中部和東部畬村以及福安東部地區。
2、體育活動:
畬族人民酷愛體育活動,“打尺寸”、“盤柴槌”、“節日登山”、 “騎海馬”和“竹林競技”等,都是畬族民間流傳十分有趣、別具一格的體育運動形式。畬族人民練拳習武之風十分盛行,經過千百年來的傳承,已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民間武術。
3、節日:
畬族的節日大多與漢族大致相同,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冬至等,其中以春節、端午最為隆重。畬族也有本民族傳統的節日,典型的有會親節、烏飯節、分龍節、元帥節等。
4、婚姻:
畬族普遍實行一夫一妻制。一般同姓不婚,通婚多在本民族內部的盤、藍、雷、鐘四姓中進行。
過去,畬族婚姻一般是不要聘金的,女兒出嫁,十分簡樸,嫁奩除一般禮物外,還有農具、斗笠、蓑衣等,稍為富裕者,也有以耕牛作陪嫁的。新中國成立前,由于存在著民族壓迫和歧視,畬、漢族嚴禁通婚,成為畬族內部的一條族規。
擴展資料
畬族人的文化藝術:
1、畬族文學藝術十分豐富。山歌是畬族文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多以畬語歌唱的形式表達。所以畬族文學基本上是民間口頭文學。
2、勤勞淳樸的畬族婦女,不但是生產能手,也是編織刺繡的能工巧匠。他們手工藝品種類豐富,色彩斑斕,風格獨特。如編織的彩帶,又稱合手巾帶,即花腰帶,案花紋多樣,配色美觀大方。
3、畬族地區群眾性的舞蹈多已失傳。新中國成立后,文藝工作者根據畬族正月祭祖儀式中道師(本民族祭師)跳的舞蹈,加工整理為“踏步舞”, 又稱為“獵捕舞”,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主要反映了畬族人民在行獵過程中的動作。
4、畬族山歌以七言為一句,兩句為一行,兩行稱為一條。內容生動活潑,豐富多彩,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寓意深刻。傳統的山歌有些己散失無傳,現流傳下來的約有一千多篇、四五萬行。
參考資料來源:中央政府網-畬族
1、畬族服飾
畬族的傳統服飾,斑斕絢麗,豐富多彩。畬族服裝崇尚青藍色,衣料多為自織的麻布,F在畬族男子服裝與漢族無異,而閩東、浙南的部分畬族婦女,服飾仍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
2、婚姻習俗
解放前,畬族婚姻家庭普遍實行一夫一妻制,仍保留著古樸的婚俗。一般同姓不婚,本民族內部的盤、藍、雷、鐘四姓中自相婚配。本來,氏族外婚制是畬族傳統婚俗。但由于歷代統治者的民族壓近和歧視政策,畬、漢兩族之間嚴禁通婚,曾是畬族內部的一條族規。
解放后,隨著民族平等團結政策的執行,畬、漢兩族之間的通婚日益增多。
3、喪葬習俗
畬族喪葬形式是土葬,保留有拾骨重葬習俗。
4、畬族飲食之烏米飯
日常主食以米為主,除米飯外,還有以稻米制作成的各種糕點,畬家常食的米飯有秈、粳、糯三種。番薯也是畬族農家主食之一。粉絲是畬家招待客人制作點心和菜肴的重要原料。畬族大都喜食熱菜,一般家家都備有火鍋,以便邊煮邊吃。
這個得看人的,有些女生是自身也接受不了沒有房子的,
截止到2020年1月28日,青島市有十個五星級酒店。 青島
跟妝的話要專業就找圣潔整體造型中心,價格也還實惠,
跟妝,指的是在婚禮當天,婚禮跟妝按服務時間區分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