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梭人的走婚習俗,現在既是一種傳統文化,而且還依舊存在。一,走婚習俗釋義。瀘沽湖的摩梭人,屬于母系氏族社會。
瀘沽湖的摩梭人,女子和男子,到了13歲,就要舉行成丁禮。
女子由扎小辮改為留長辮子,盤在頭上,衣服由過去的長衫改為短上衣和裙子。男子由長衫改為短上衣和褲子。成丁禮之后的男女,打扮都和成年人一樣。表示他們成人了。母親會對成丁的女兒說:“小鳥兒出窩了,該學會自家飛了,往后不要再同小娃娃們一起玩了!辈㈤_始學習理家。成丁的男子也要跟舅舅學生活的本領。
女子14時,家里就在祖屋附近給她另蓋婚房。女子就可以找“阿夏”(情人)了。也就是說可以接受男子的約會。
摩梭人男女,平時沒有相互接觸的機會,都是在聚會中,在舞蹈和唱歌時,表達心意。男子看中了哪個女子,就與女子約定,晚上到女子的房子(稱為“花樓”)里約會。到了晚上男子騎馬到女子的花樓外面,不走正門,越窗而入,同女子私會,并在外面掛上帽子之類的物件,以免被人打擾。為避免被起床的長輩看到,視為不禮貌,男子天不亮就得離開。
當男女感情融洽,雙方愿意,也得到男人雙方長輩默認以后,就舉行一種儀式。儀式很簡單,摩梭人稱為“藏巴啦”。就是男方請一個證人,把男子帶到女子家,敬灶神菩薩和拜祖宗。整個儀式不請客,不送禮,不用親友參加,都在夜半進行,只需要一個鐘頭時間。當證人向“阿夏”的母親、舅舅們交待完后,男女雙方就確定為公開的“阿肖”關系,也就是情愛關系。男性稱女子為“阿夏”,女性稱男子為“阿注”。
摩梭人走婚方式,一種叫“阿注”定居婚;一種叫“阿夏”異居婚。異居婚就是男子到女子家夜宿,暮去朝還;定居婚是男子定居在女子家里,但摩梭人是母系氏族社會,男子居住在女子家里地位低,一般不那樣做;也有女子居住在男子家的。 后兩種情況都極少。
二,走婚習俗特點。一是,走婚習俗,關鍵是男女自愿,沒有長輩和家族的干涉和強迫因素,沒有母舅之命,媒妁之言,沒有門當戶對的門第觀念。
二是,男女的走婚結合,純粹是愛情的產物,沒有任何經濟因素,一旦男女之間感情破裂,可以隨時解除關系。是真正的男女平等,婚姻自由。
三是,走婚習俗,男人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丈夫,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父親,女子也不存在所謂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男女互相之間,包括父子之間,沒有撫養和被撫養的關系。男女結合自由,離異自由。男女感情不合時,男子說一句“以后我不來了”,或女子說一句“以后你不要來了”,就可以解除關系,長輩絕不干涉,社會也沒有輿論。
所以,走婚習俗不會產生第三者、離婚、寡婦、子女撫養、財產繼承、流浪兒等等社會問題。
三,結論。據統計,在麗江瀘沽湖的摩梭人,還有紅河哈尼族的葉車人以及大香格里拉鮮水河峽谷的扎壩人中,至今依然保留著從母系氏族社會延續下來的走婚習俗。
在世界眾多民族中不乏仍處于原始狀態的民族,但時至今日均無“走婚”這一特殊的風俗。對于“阿肖”走婚為什么能夠歷經滄桑后,仍存在于瀘沽湖摩梭人中間,至今是一道世界級的未解之謎。這無疑是一種傳統文化。
所以,摩梭人的走婚習俗,現在既是一種傳統文化,而且還依舊存在。
至于摩梭人的走婚習俗,依舊存在的原因,詹永緒先生通過研究講了五個方面。桐丫認為,走婚習俗得以延續,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母系”大家庭是每個人的庇護所,母子們無后顧之憂;對于成年男子來講,“母系”大家庭是他們賴以生活及養老送終的最好樂園。男子漢們何樂而不為?
謝謝邀請。走婚的習俗來自于摩梭族,作為該民族古老傳統文化,隨著時代的演變,已經注入了新的內涵。下面我就來說說我的看法。第一,摩梭族走婚都有哪些習俗。摩梭族素有“女兒國”之稱,數千年來,這里依然保留母系社會制度。摩梭族的一切都是由女性來支配的 。比如走婚,摩梭人叫“色色”,意思是“走來走去”,非常形象地表現出走婚是一種夜合晨離的婚姻關系,走婚之前,男女雙方沒有婚姻關系,只有在晚上男方會到女方家居住,白天仍在各自家中生活與勞動。一到夜晚,男子會用獨特的暗號敲開女子的房門。走婚的男女,維系關系的要素是感情,一旦發生感情轉淡或性格不合,可以隨時切斷關系,因此感情自由度較高,在性事方面也是女方占主要地位,女方一旦不再為男方開門,走婚關系就宣告從地圖上看,瀘沽湖、鮮水河位于雅礱江上下游,行政上的地理位置是云南省麗江市東北部的川滇交界處!短茣防镉涊d的東女國范圍就在今天川、滇、藏交匯的雅礱江和大渡河支流的大、小金川一帶。
第二,“走婚”有哪些“規矩”?摩梭人走婚有兩種方式:一種叫“阿注”定居婚;一種叫“阿夏”異居婚。不管那種婚俗都得舉行一個古老的儀式,叫“藏巴啦”,意思是拜神和祭祖。在女方家舉行這個儀式,時間一般在半晚,不請客、不送禮,朋友們也不參加。這個禮儀是由男方家請一證人把求婚者領到女方家,當然是男女青年早已有了感情了,不存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男方家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把帶來的禮品按規矩放在火塘上方鍋樁的平臺上及經堂里的神臺上,向祖宗行禮,向鍋灶行禮,再向長輩如舅舅、媽媽、姐姐行禮,然后接受長輩和姐妹們的祝福。送去的禮品按老幼、尊長各有一份。你的心上人“阿夏”必須按摩梭人裝飾,從頭到腳精心打扮。男方會得到女方精心用摩梭麻布親手織成有摩梭特色的花腰帶。女方家決不會向男方家攤派錢物。她們認為男女相愛是平等的,比什么都重要,感情是摩梭人“走婚”的重要因素。當證人向“阿夏”的母親、舅舅們交待完后,從此男女雙方就公開化了,“阿夏走婚”不請客,不操辦,這種古老的風俗儉樸、省事,整個儀式一個小時基本完成。
第三,“走婚”催生“愛情經濟”?摩梭人認為,男女性愛關系與經濟關系牽連不大,結合是自由的,兩廂情愿的,離異更是無瓜無葛,不會發生任何糾紛。男女雙方都有主動權,社會、家庭不干預,即使發生糾紛,雙方母親、舅舅們也會妥善處理。結合并不是以謀生為目的;離異也不會危及誰的生存,經濟再富裕也不會為彼此結合穩固構筑可靠的基礎。走婚”幽會相聚的次數越多,有的情侶關系就越穩定,如果花言巧語,不誠實,無本事,游手好閑,時間一長,你就得掃興回娘家了!白呋椤痹谀λ笕思彝ソY構中的事實,是當代人無法想象的,實行自由“走婚”其奧秘在于母子們無后顧之憂,“母系”大家庭是每個人的庇護所,對于成年男子來講,“母系”大家庭是他們賴以生活及養老送終的最好樂園。男子漢們當然何樂而不為呢?這就是他們“走婚”習俗能延續至今的原因之一。
第四,摩梭人“走婚”的道德影響。摩梭少男、少女們在這“母系”大家庭中由祖母、母親、舅舅、姐姐們精心照管漸漸拉扯長大,她們具有集體主義思想和互敬互愛的美德。孩子從小就在這樣的環境里接受大家庭的意識和尊老愛幼的教育,服從母親和長輩,按先長后幼分配食物和其他東西,不干缺德事,這些風俗習慣,道德標準給孩子們打上了深深的印記。近幾年雖然受外界影響,但摩梭人的生活還是比較安定的。資料顯示,瀘沽湖上下的自然村,從新中國成立到今天,只有一人被勞動教養過三年,在這50年里,全行政村近千人中,犯輕罪的只有一人,沒有犯重罪的,這是由于青年一代的思想與從小就受到長輩們良好教育分不開的。
摩梭族的“走婚”習俗已傳承了幾千年。作為獨特的風俗習慣,絕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發生實質性改變,現在既是作為一種習俗,也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必將繼續得到傳承,在未來也必將成為摩梭人唯一的婚姻得到更加完美的延續與發展。
為什么淮南人結婚是在中午呢?晚上結婚,就是二婚呢?
謝邀,如果情投意合該結,具體的事情兩人商量解決,只
摩梭人的走婚習俗,現在既是一種傳統文化,而且還依舊
小編是不是安徽的?盡瞎說!我是皖南的,我們這邊彩禮